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种语系的语言。英语属于日耳曼语系西方日耳曼语支, 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英语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发展的语言,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综合型语言的特点是该语言主要通过词语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其语法意义,如:语言的格、数、时态等;分析型语言的特点是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不像综合型语言那样通过语言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例如汉语的“报盘”、“谈判”、 “管理”等,在没有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很难看出它们的词性,但是在以下的例句中就一目了然:
本报盘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报盘”是名词)
请在本月底前向我方报盘。(“报盘”是动词)
此次与琼嵩公司的谈判很成功。(“谈判”是名词)
总裁正在与琼嵩公司的代表谈判。(“谈判”是动词)
他管理一家大型企业。(“管理”是动词)
他出色的管理救活了这家公司。(“管理”是名词)
将以上几句话翻译成英语分别是:
This offer is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Please offer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The negotiation with Joansung Company was a great success.
Our Managing Director is negotiating with the reps of Joansung Company. He manages a large enterprise.
He has saved the company from going bankrupt through his excellent managerial talent.
第三句的英译中动词用过去时态,因为“谈判”己经是过去的事,汉语没有反映出这种过去的时间,而英语译文必须反映出。又如,第五句中的动词manages反 映出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即在行为动词后加's”,汉语“管理”没有这种变化。另外,第六句用了完成时态,因为根据原句子我们理解为:由于“他”的出色管理,“他” 己经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起死回生。所以,尽管中文原句没有像英语那样通过助动词表示完成时态,但是,在英语译文中必须将这种完成时态反映出来。
从以上例子我们知道,在进行商务英汉翻译时,了解英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别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说汉语是分析型语言为主,这是因为汉语也有某些词尾的变化,有表示复数的词“们”,如:员工们,经理们;表示指称人或物的“……子”,如:瞎子、胖子、孩子等,箱子、刷子、台子等。尽管如此,汉语的词型变化比起英语来少多了。所以我们说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商务翻译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便在从事国际商务英汉互译时可以灵活掌握翻译规律。
由于英汉语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在词汇上还表现在英语词义趋向抽象,而汉语趋向于具体。英语的词汇通常比汉语虚,汉语往往将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度量化、单位化。
在进行国际商务翻译时,我们知道了这种情况就可以灵活处理。如前所述,汉语缺少词形和词缀的变化手段,所以,往往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上例中的“报盘”、“谈判”、“管理”,看不出是名词还是动词。名词的“具体”与“抽象”在汉语中常常难以辨别。以下转引自连淑能文章中王力的有关论述,通过他的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汉语抽象与具体的特征:
我们所谓名词和英语所谓noun,范围广狭稍有不同。我们的名词,就普通说, 除了哲学上的名词外,只能指称具体的东西,而且说是五官所能感触的。英文里从形容词形成的抽象名词,如kindness,wisdom,humility,youth,从动词形成的抽象名词,如:invitation,movement, choice,assistance, arrival,discovery 等,中国字典里可以说没有一个词和它们相当的。在中国词的形式上,咱们辨别不出抽象名词的特征;它们是和形容词或动词完全同形的。我们在上文声明过,我们不赞成从职务上分别词类,因此我们就不能从“我喜欢他的聪明”一类的句子里,去证明“聪明”是一个抽象名词,也不能从“他费了长时间的选择”一类的句子里,去证明“选择”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如果从概念上去辨别,中国语里的“聪明”断然是一个形容词,因为它表示一种德性;“选择”断然是一个动词,因为它表示一种行为。…… (李瑞华,2000 : 493)
了解了英语的抽象和汉语的具体的特征,我们在进行国际商务英汉互译时就可以对抽象与具体的转换釆取灵活的方法,换言之,我们翻译时能大胆地使用翻译技巧。根据连淑能的归纳,可以釆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英语的抽象和汉语的具体之间的互相转换,我们认为这样做对国际商务英汉互译具有指导意义。
(1) 用动词取代抽象名词。英语中大量的表示行为或动作的抽象名词如果照直翻译成汉语,可能会使译文晦涩、不顺。我们可以将这些名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其他词类。例如:
Thes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marketing defy easy classification
这些营销方面的问题难以归类。
The CEO,who is going to resign,surfaces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company strategies decisions.
公司总裁由于准备辞职,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不怎么拗头露面了。
以上第一句中的classification是抽象名词,汉语译文中将其转换成动词“归类”,使其意思更具体化了。第二句中的抽象名词visibility在汉语译文中转换成 “拋头露面”,因为根据实际情况,总裁经常要为公司的事与人接触,但是由于他准备不干了,所以“不那么见得到”。如果将less visibility翻译成“更少见到”似乎不很通顺,而“抛头露面”更符合这句话的背景。
(2) 用范畴词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在汉语中,常常用范畴词(category words) 表示行为、现象、属性等概念所属的范畴。翻译时可以将抽象的英语用这些范畴词转换成具体化的汉语,因为如果我们不将英语抽象的概念用具体化的汉语表现出来,译文势必不通顺,或者不能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例如:
The new manager's flexibility has left us a very good impression.
新经理的灵活工作方法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
该例句中的英语flexibility是个抽象名词,如果将其翻译成“灵活”也未尝不 可,但是根据上下文,应该将它具体化,翻译成了“灵活工作方法”,将该词所蕴涵的 深层意思在译入语汉语中表达出来。又例如:
The Chairman said with firmness that if any one should break the rules of the company, he would certainly be severely punished.
董事长态度坚定地说,违反公司规章的人必受到严惩。
该句firmness的汉语译文中加了“态度”一词,使firmness所蕴涵的抽象意义具体化了。
(3) 用具体的词语阐释抽象的词义。英语中有些抽象名词的涵义比较笼统和虚幻,翻译成汉语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用汉语词汇来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通常可以釆取增词的翻译手法。例如:
Our company's computers have become a fixture in many offices in that country.
我公司生产的电脑己成为那个国家许多公司办公室的必备之物。
We need employees who have such virtues as self-control, order, firm ness of mind, industry, honesty and humbleness.
我们需要员工具备这样一些素质:自我克制、有条不紊、坚定信念、工作勤奋、忠诚老实及谦虚恭顺。
以上两个例句中斜体相应的汉译都增加了词,若不增加词语,原文的抽象概念就不能让读者真正领略到。如order在这表示做事有条不紊,不能仅认为是“守秩序”。industry指勤奋,当然是指工作中的勤奋。所以加上“工作”使其具体化。
(4) 用形象性词语使抽象意义具体化(figuration)。英语中的抽象概念尽管在汉语中不容易找到对应的抽象词语来传达,但是汉语中有许多形象性词语,翻译时可以用这些具有丰富形象性的汉语词语来传译英语的抽象概念。例如:
The billionaire left his hometown when he was 19. He arrived in Shanghai in a state of almost utter destitution.
那位亿万富翁十九岁告别家乡,到上海时几乎身无分文。
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我对他说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
综合上述英语抽象概念与汉语具体化表现我们知道,在翻译中不能死抠原文词语和语言结构,了解了英语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汉语具体表现出来,知道了英汉语抽象与具体的差异,我们就敢大胆地通过使用汉语不同的词语将英语的抽象转变为汉语的具体。反过来也亦然。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为了将英语的抽象在汉语译文中具体化,往往是通过增词的手段。这些所增的词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换言之,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上下文来揣测英语抽象意义所蕴涵的意思。因此,对比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国际商务英汉互译大为有用。
泰安翻译公司
上一篇:
译洁翻译十一放假通知下一篇:
泰安翻译公司分享苏珊·巴斯奈特与翻译研究